2015年11月26日 星期四

《Roger Waters The Wall》—始終如一的反戰宣言

殿堂級樂隊Pink Floyd的經典大碟《迷牆》,反戰反體制味道強烈,而衍生出的同名電影也被視為音樂電影,甚至是Cult片的傳世之作。逾30年過去,Pink Floyd前主音Roger Waters延續《迷牆》意念,於2010至2013年舉辦全球巡迴演唱會,利用光影、數碼等大型舞台效果,重新演繹舊作;本片正是紀錄了演唱會的實況,並加插Roger Waters人在旅途的追憶經歷,是正宗的「Roger Waters作品」。

可以說,本片既是紀錄片,也是劇情片,也可以視為Alan Parker多年前執導之電影的延伸,甚至是延續。反戰是《迷牆》的母題,該專輯、電影亦希望世人打破彼此之間的牆,甚至是體制之牆,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與和平;當中強烈批判教育制度的《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Part 2》,成了劃時代的長青歌曲,其中的「We don't need no education」、「We don't need no thought control」更是多年被反覆引用的歌詞,十分震撼人心。

來到新時代,Roger Waters依舊反戰,視野更沒有停滯不前,甚至對世情看得更為深切;這從其舞台設計中的細節可以看出。 舊作中有一幕飛機放炸彈,導致無限死亡的震撼動畫;今次演唱會中再現飛機陣的畫面,但放下的炸彈還包括不同的品牌、金錢—Roger Waters眼中的戰爭,不再僅限於軍備與槍火,經濟及商賈也是「戰爭工具」,也可以造成巨大的傷害。Roger在一次訪問中,更是直斥金融體制的腐朽,令許多人蒙受慘烈的損失;他看不過眼的是,政府只為100分之1最富有的人服務,政策只管討好這群上流一族。

新電影、演唱會對於戰爭殘酷的描寫及呈現,比原作有過之而無不及。全片(全演唱會)最有力的段落,是當中呈現在近年不同大小戰爭中被犧牲的平民、士兵的資料及相片;更有平民在軍事行動中被視為「附帶傷害」的真實擊殺畫面;投影的小孩面容,透出無奈及絕望,只求戰爭結束;Roger更不諱言點出,當今的戰爭平民被殺害的比率,要比二戰、一戰時都要高;他質疑這一切,更痛恨無辜的生命黯然消逝。

是次最突出、最有象徵性的設定、佈置,正是在演唱會進行期間,漸漸建成的巨大「迷牆」;木匠運用了機械裝置,慢慢築起了圍牆;這過程十分漫長,但就如現實一樣—人們將自己困在牆中,也非一朝一夕的事;體制、權力、人與人之間不信任等等建成的牆,將世界帶往不歸之路;而演唱會最高潮之處,就是將「牆」完全推倒,舞台效果、畫面上都極其強烈,也深刻呈現主題。

至於演唱會以外的片段,也是筆觸細膩。Roger Waters既虛又實的演出,在旅途上追憶亡父,沉思戰爭的慘痛為自己、家庭帶來的失卻;旅途上他遇到的人,無論是現實中還是只存在記憶中的,都述說一個個放不下的憂傷故事;這些片段甚有公路電影的格調,加上對白感人,跟演唱會合在一起,有種微妙的化學作用;而再引申至舊作,更令《迷牆》的故事、背景更為完整,氣勢更為宏大。

Roger也曾重申,只要自己還有能力工作,會一直向世人宣揚反戰訊息,視之為一生奮鬥事業。人老心不老,逾70歲的他帶來了極有心有力的音樂電影傑作,也是令觀眾難忘的演唱會體驗;無論是否看過、聽過原本的專輯、電影,《Roger Waters The Wall》都是值得細味、反思的佳作;而這更是作者義無反顧的反戰宣言,在這個紛亂的時代中,突顯出的是始終如一的人文關懷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