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2月24日 星期四

2015觀影總結

今年觀影比去年多,上映的戲看了逾100套;影碟買得較密,大概逾150隻;本年觀影應完結,看到的「伏作」不算多,以下這幾套最喜歡。

一是《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》;《情留半天》三部曲導演拍攝12年的作品,「記錄」了一個小孩成長至成年人;電影筆觸淡然,剪接如行雲流水,記載的都是生活小節,卻構成了一闕成長的「史詩」;《情》片男主角演父親,劇本著墨他甚深,人生感懷的轉變,加強了效果,結尾的父子對話最深切;整體覺得電影感人,失落奧斯卡也是非戰之罪。

二是《末日先鋒:戰甲飛車》;《開路先鋒》系列續作,繼續由George Miller掌舵,Mad Max則由Mel Gibson換成Tom Hardy,後者多了一重冷冽;新作映像凌厲,動作戲刁鑽,而且色彩強烈,效果比前作突出,可謂系列巔峰之作,今日技術亦能補足當年導演難以達成的構想;Charlize Theron飾演的女戰士搶鏡,甚至比Mad Max更具主導性。

三是《毒裁者》;本片一如導演前作《心敵》、《罪迷宮》等,刻劃氣氛一絕;電影將典型毒網、警匪題材,包裝成陰冷的驚慄片;全片動作段落不多,但之前的情節往往營造到山雨欲來的不安感,配樂、細節位及剪接精確,「埋牙」片段俐落,沒有半點拖沓;年前憑《毒網》奪過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Benicio Del Toro神采再現,前段低沉,後段爆發力十足。

四是《刺客聶隱娘》;侯孝賢拍攝經年之作,畫面及動作優美,而且氣氛壓抑,角色表現得很含蓄;本片視覺行先,劇本相對地次要,不過著重角色的複雜心境;擔正的舒淇只有12句對白,惟帶出柔中帶剛;電影動作場面精簡,做到快狠準,甚有高手過招味道。

五是《雛妓》;邱禮濤重執社會題材,覺得是其近年的高峰之作,也是蔡卓妍暫時以來最突出的演出;電影雖描述獵奇題材,但沒有太渲染;過去、現在雙線並行,不同角色互相對照,效果頗為感傷。

六是《踏血尋梅》;本片取材自年前的援交兇案,沒有批判任何一方,而是呈現事件中不同當事人的心境,帶出一幅令人黯然的眾生相;化身中年滄桑神探的郭富城演出賣力,白只演兇手更是驚為天人;電影雖有感官場面,但處理其實算克制,不會過於賣弄。

七是《玩轉腦朋友》;感覺這是彼思動畫回歸之作,全片將情緒起伏作為「主角」的設定,發揮成天馬行空的冒險故事,既惹笑又感人;很多對白都令人有共鳴感,配音亦應記一功,加強了感染力。

八是《墮落星圖》;大衛哥連堡重回奇詭風格,選取「荷里活墮落」題材有點大衛連治的味道,但處理依然很「大衛哥連堡」;全片充斥可堪玩味的設定、情節,虛實交錯,感官場面出奇不意;Julianne Moore的忘我演出加強了說服力。

其餘是沒有上映、直接出碟的作品。一是《Roger Waters The Wall》;本片輯錄樂隊Pink Floyd前主音Roger Waters以經典大碟、電影《迷牆》為延伸的演唱會,以及貫穿全片的「旅途」片段,合成一套長片,既是電影舊作的延伸,也可視為續作;「水哥」依舊反戰、反建制,視野更為透徹,既批判當政者,也狠狠記了商賈耳光;演唱會的舞台設計視效用心,「圍牆倒下」一幕極具意象;演唱會以外的片段則有公路電影觀感,透出淡淡哀愁。

二是《智能叛侶》;《28日後》編劇「單飛」的編導新作,是硬橋硬馬的科幻作品,場景設定簡單,但對白、劇情張力十足;電影嚴肅探討人與科技產物間的關係,當中的角力、相處,都很有解讀空間;本片的設定、命題,覺得直逼科幻神作《2020》。

三是《最後的女孩》;本片很特別,明明是cult片的設定,卻處理得很輕柔,不「重口味」之餘,甚至寫人情很細膩;全片將80年代的殘殺片設定不斷扭轉、顛覆,錯摸情節喜劇味甚濃,結局的變奏也十分過癮。

2015年11月26日 星期四

《Roger Waters The Wall》—始終如一的反戰宣言

殿堂級樂隊Pink Floyd的經典大碟《迷牆》,反戰反體制味道強烈,而衍生出的同名電影也被視為音樂電影,甚至是Cult片的傳世之作。逾30年過去,Pink Floyd前主音Roger Waters延續《迷牆》意念,於2010至2013年舉辦全球巡迴演唱會,利用光影、數碼等大型舞台效果,重新演繹舊作;本片正是紀錄了演唱會的實況,並加插Roger Waters人在旅途的追憶經歷,是正宗的「Roger Waters作品」。

可以說,本片既是紀錄片,也是劇情片,也可以視為Alan Parker多年前執導之電影的延伸,甚至是延續。反戰是《迷牆》的母題,該專輯、電影亦希望世人打破彼此之間的牆,甚至是體制之牆,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與和平;當中強烈批判教育制度的《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Part 2》,成了劃時代的長青歌曲,其中的「We don't need no education」、「We don't need no thought control」更是多年被反覆引用的歌詞,十分震撼人心。

來到新時代,Roger Waters依舊反戰,視野更沒有停滯不前,甚至對世情看得更為深切;這從其舞台設計中的細節可以看出。 舊作中有一幕飛機放炸彈,導致無限死亡的震撼動畫;今次演唱會中再現飛機陣的畫面,但放下的炸彈還包括不同的品牌、金錢—Roger Waters眼中的戰爭,不再僅限於軍備與槍火,經濟及商賈也是「戰爭工具」,也可以造成巨大的傷害。Roger在一次訪問中,更是直斥金融體制的腐朽,令許多人蒙受慘烈的損失;他看不過眼的是,政府只為100分之1最富有的人服務,政策只管討好這群上流一族。

新電影、演唱會對於戰爭殘酷的描寫及呈現,比原作有過之而無不及。全片(全演唱會)最有力的段落,是當中呈現在近年不同大小戰爭中被犧牲的平民、士兵的資料及相片;更有平民在軍事行動中被視為「附帶傷害」的真實擊殺畫面;投影的小孩面容,透出無奈及絕望,只求戰爭結束;Roger更不諱言點出,當今的戰爭平民被殺害的比率,要比二戰、一戰時都要高;他質疑這一切,更痛恨無辜的生命黯然消逝。

是次最突出、最有象徵性的設定、佈置,正是在演唱會進行期間,漸漸建成的巨大「迷牆」;木匠運用了機械裝置,慢慢築起了圍牆;這過程十分漫長,但就如現實一樣—人們將自己困在牆中,也非一朝一夕的事;體制、權力、人與人之間不信任等等建成的牆,將世界帶往不歸之路;而演唱會最高潮之處,就是將「牆」完全推倒,舞台效果、畫面上都極其強烈,也深刻呈現主題。

至於演唱會以外的片段,也是筆觸細膩。Roger Waters既虛又實的演出,在旅途上追憶亡父,沉思戰爭的慘痛為自己、家庭帶來的失卻;旅途上他遇到的人,無論是現實中還是只存在記憶中的,都述說一個個放不下的憂傷故事;這些片段甚有公路電影的格調,加上對白感人,跟演唱會合在一起,有種微妙的化學作用;而再引申至舊作,更令《迷牆》的故事、背景更為完整,氣勢更為宏大。

Roger也曾重申,只要自己還有能力工作,會一直向世人宣揚反戰訊息,視之為一生奮鬥事業。人老心不老,逾70歲的他帶來了極有心有力的音樂電影傑作,也是令觀眾難忘的演唱會體驗;無論是否看過、聽過原本的專輯、電影,《Roger Waters The Wall》都是值得細味、反思的佳作;而這更是作者義無反顧的反戰宣言,在這個紛亂的時代中,突顯出的是始終如一的人文關懷。